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陈宪清轩陈宪仁智堂之西结小轩,植梅,求名,因以友清命之,而述其意云) 南宋 · 陈淳
 押词韵第十五部
名轩何以清,惟有梅与竹。
清清且白,竹清清更绿。
雪蕊破清洒,霜操挺清肃。
至哉双友清,格韵真寒玉。
伊谁与之友,相对淡无欲。
清心仁智翁,妙趣于中足。
仁智堂 南宋 · 陈淳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四一、《北溪大全集》卷九
宪使陈侯结堂于第之南,面真峰峦,翠拔参天。
其下甃为凹池,导后山之泉注其中,清泚寒冽。
取夫子所谓乐山水之意,而扁之曰「仁智」。
噫,有旨哉!
夫仁者天地生物之心,而人生所得以为心者纯是天理,绝无一毫人欲之私以间之;
智则此心之虚灵知觉,而所以是是非非之理也。
故有是仁者,必安于义理,而重厚不迁,有似于山而乐乎山;
有是智者,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而乐乎水。
其气类相感,物触而理形焉,是岂寻常观览于外,而玩物丧志者之比哉!
然于其乐山而有观乎山之时,觉彼巍然盘峙于地,而无今古之移也,则必有以坚吾仁之守,可以久处约,长处乐,而不为得丧荣辱之所摇夺也;
觉彼青紫万状四时生春也,则必有以养吾生物之心,使胸中常如春阳之和,而与之为春也。
于其乐水而有观乎水之时,觉彼澄然可烛眉须,而无尘滓之污也,则必有以濯吾智之知,使清明常在躬,而不为私意杂虑之所汩挠也;
觉彼流泉之有本常新而不败也,则必有以毓吾虚灵使觉之本体,使之常惺惺而与灵源相为不竭也。
至是则又内外交相发,彼此互相长,仰观俯察,鸢飞鱼跃,盖无一而非天理自然流行著见之实,无一而非吾藏修游息之益也。
则侯与子弟宾朋于斯,其为乐又何有既哉!
堂之西又结小轩,植梅,曰友清,已有诗为之纪。
嘉定戊寅元旦临漳北溪陈某记。
景龙四年正月五日移仗蓬莱宫御大明殿吐蕃骑马之戏因重为柏梁体联句 初唐 · 李显
 押阳韵
大明御宇临万方(帝),顾惭内政翊陶唐皇后
鸾鸣凤舞向平阳长宁公主,秦楼鲁馆沐恩光安乐公主
无心为子辄求郎太平公主,雄才七步谢陈王温王重茂
当熊让辇愧前芳上官昭容,再司铨筦恩可忘吏部侍郎崔湜
文江学海思济航著作郎郑愔,万邦考绩臣所详考功员外郎武平一
著作不休出中肠著作郎阎朝隐,权豪屏迹肃严霜御史大夫窦从一
铸鼎开岳造明堂将作大匠宗晋卿,玉醴由来献寿觞(吐番舍人明悉猎)。(《纪事》云:“时上疑窦从一宗晋卿素不属文,未即令续。二人固请,许之。吐蕃舍人明悉猎请令授笔,与之。悉猎云云。上大悦。赐与衣服。”)
兵部尚书代国公少保郭公行状700年 唐 · 张说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三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公名字元振
太原阳曲人也。大父任相州汤阴
因居于魏。公少倜傥。
廓落有大志。仪观雄杰。
身长七尺。美须髯。
十六入太学。与薛稷赵彦昭同业。
时有家仆至。寄钱四百千以为学粮。
忽有一人。缞服叩门云。
五世未葬。棺柩各在一方。
今欲齐举大事。苦乏资用。
闻君家信至。颇能相济否。
不问姓名。以车载去。
一无所留。深为赵薛所诮。
公怡然曰。济彼大事。
亦何诮焉。十八擢进士第
其年判入高等。时辈皆以校书正字为荣。
公独请外官。授梓州通泉
至县。落拓不拘小节。
尝铸钱。掠良人财。
以济四方。海内同声合气。
有至千万者。则天闻其名。
驿徵引见。语至夜。
甚奇之。问蜀川之迹。
对而不隐。令录旧文。
乃上古剑歌。其词曰。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
红光紫气俱赫然。良工煅炼凡几日。
铸得宝剑名龙泉龙泉颜色如霜雪。
良工咨嗟叹奇绝。琉璃玉匣吐莲花
错镂金环生明月。正逢天下无风尘。
幸且用防君子身。精光黯黯青蛇色。
文章片片绿龟鳞。非直结交游侠子。
亦曾亲近英雄人。那知中路遭弃捐。
零落漂沦古狱边。虽则沈埋无所用。
犹能夜夜气冲天。则天览而佳之。
令写数十本。遍赐学士李峤阎朝隐等。
遂授右武卫曹右控鹤内供奉。寻迁奉宸监丞
吐蕃请和亲。令报命至境上。
赞普相见。宣国威命。
责其翻覆。长揖不拜。
瞋目视之。赞普曰。
汉使多矣。无如公之诚信。
远近疆界。立谈悉定。
因遗金数十斤而还。公悉以进上。
奏言。揣彼上下之情。
人倦其隶役久矣。咸愿早和。
大将论钦陵不争四镇。独不欲耳。
但国家每岁不绝其使。而钦陵常不禀命自然。
彼蕃之人。怨钦陵日深。
望国恩日甚。设欲广举兵徒。
难矣。斯乃反閒之微旨也。
必可使其上下俱怀猜阻矣。则天甚然之。
无何。吐蕃君臣果相疑贰。
遂诛钦陵。弟赞婆及其兄子莽布支并来降。
公声名籍甚。授御史
朝散大夫。迁主客郎中
吐蕃突厥连和。大入西河
破数十城。围逼凉州
节度出城战没。蹂禾稼斗米万钱。
则天方御洛城门酺宴。凉州使至。
因辍乐。拜公为凉州都督兼陇右诸军大使
秦中五万人。号二十万
以赴河西。公至凉州
吐蕃素闻威名。相谓曰。
赞普犹惧。吾辈何可敌乎。
相率而去。公收合馀众。
缮修城壁。施法令。
屯田一年而复。公之功也。
公以凉州西拒吐蕃。北有突厥
久示其弱。未扬天威。
因徵陇右兵马一百二十万。号二百万
集于湟州。营幕千里。
举烽号令。时宗楚客为相。
素与公不协。令人告变。
则天惶惧。计无所出。
狄仁杰魏元忠韦安石李峤宋璟姚崇赵彦昭韦嗣立张说二十五人抗表请保。如公有异图。
并请身死籍没。则天由是稍安。
兵既大集。人又知教。
分兵十道齐进。过青海
几至赞普牙帐。赞普屈膝请和。
献马三千匹。金三万斤。
牛羊不可胜数。公大张军威。
受其蕃礼而还。既伏西戎。
震威北狄。突厥献马二千匹。
所获凉州人士。皆放归塞上。
从此方镇肃清。蕃落畏慕。
令行禁止。道不拾遗。
凡所规模制作。率为后法。
河西陇右十馀处。置生祠堂。
立碑颂德。阎立均等为其文。
寻有诏许入朝。公素无第宅。
寄居友人之舍。候鼓入朝。
忽有人马前送状。开缄前人巳去。
状中惟有物数。而无姓名。
便于树下获骡马二十馀匹。帛三千匹。
公曰。岂非太学请葬之士乎。
因以买宅居止。薛稷赵彦昭闻之。
皆嗟叹良久。景龙年中。
宗楚客韦处讷等潜结朋党。憎功害能。
授公骁骑大将军安西大都护四镇经略使金山大总管。时乌质勒久恃众倨傲。
不屈朝廷。纵兵远掠。
道路不通。公以众寡不敌。
难以力制。因率麾下数十骑。
径入部落。乌质勒大出兵卫出迎。
望见公威容端毅。风鬣若神。
不觉屈膝。因而下拜。
宣国威命。抗声与语。
自朝至暮。雪深尺馀。
竟不移足。质勒频拜伏。
语毕归帐。相去二十馀里。
质勒久立雪中。仓卒疾发。
是夜暴卒。其嗣子娑集诸将曰。
汉使杀我君父。今须复雠。
大举兵众将追杀。公闻质勒死。
迟明。素服来吊。
道路相逢。兵围数匝。
见公忽来。未之敢逼。
但言卫护汉使。公至其帐下。
大哭流涕。因抚定其嗣。
蕃人大喜。留数十日。
助其葬事。娑献马三千匹。
牛羊十馀万。移居千里。
西域无事。道路肃清。
诸蕃闻之。遣使归降者十馀国。
时人语之曰。郭元振诡杀乌质勒。
知娑与阙啜有衅。奏请移于瓜州
制从之。会中书令宗楚客受金。
遂寝其事。公具以状闻。
楚客恃势嘱请。召公将陷之。
公不从。又奏请斩楚客
清蕃落。时韦庶人窃弄国权。
中宗竟不之省也。初。
安西南有毒河源。远在葱岭西北河岸百步。
人畜踏之者辄死。公威振西域
所向无不从者。因验图经。
知其源。率兵三万人。
于阗康居大食等十馀国。所过之国。
令供资粮。仍署其国王为左右总管
率兵前进。北至葱岭
牙帐前十二国王兵百馀万。其河源上有大树。
高千馀尺。垂阴数顷。
大军至日。有黄龙绕树。
以口吐毒气而拒官军。三军悉睹焉。
公手书操檄文。令左拾遗张宣抗声读之毕。
黄龙解树而下。公率诸军诛之。
数日方倒。聚而焚焉。
河源且绝。数十里内悉为良田。
安西十馀年。四镇宁静
韦庶人知政。屡徵不至。
因下伪诏。令侍御史吕守素中丞冯家宾相继巡边。
欲将害之。未及。
皆为娑等诸蕃劫杀之。睿宗即位
徵拜太仆卿。敕至之日。
举家进发。安西士庶。
诸蕃酋长。号哭数百里。
或剺面截耳。抗表请留。
因绐之而后即路。其至玉门关也。
凉州八百里河西诸州百姓蕃部落。
闻公之至。贫者携壶浆。
富者设供帐。联绵七百里不绝。
公旌节下玉门关。百姓望之。
宛转叫呼。声动岩谷。
自朝至暮。传呼至凉州
凉州城中男女在衢路。并歌舞出城。
咸言我父至矣。通夜城门不受禁制。
都督司马逸客闻之。谓公近矣。
陈兵出迎。会候骑至。
云始入玉门关都督嗟叹良久。
且状闻。至京。
同中书门下三品。加银青光禄大夫
兵部尚书封馆陶县男
依旧知政事。寻转吏部尚书
知选举。嘱请不行。
大收草泽。睿宗屡下诏褒美。
默啜大寇边。拜刑部尚书
朔方道行军大总管。筑丰安定远等城。
以拒贼路。寻加金紫光禄大夫
再迁兵部尚书知政事。仍旧元帅
太平公主窦怀贞潜结凶党。谋废皇帝
睿宗犹豫不决。诸相皆阿谀顺旨。
惟公廷争不受诏。及举兵诛窦怀贞等。
宫城大乱。睿宗步出肃章门观变。
诸相皆窜外省。公独登奉天门楼躬侍。
睿宗东宫兵至。将欲投于楼下。
公亲扶圣躬。敦劝乃止。
及上即位。宿中书十四日。
知政事。因下诏曰。
大臣立事。夷险不易。
良相升朝。安危所系。
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上柱国馆陶县开国伯元振。伟才生代。
宏量匡时。经纶文武。
今之王佐。出入将相。
古之人杰。夙侍宸扆。
畴咨庙堂。思致尧舜
以期管乐。朕往在储闱
洎登宝位。每观其仗义感激。
愿制凶邪。立诚慷慨。
陈宏益。尔其至矣。
朕实嘉之。顷者枭獍兴谋。
干戈作衅。太上皇帝既命朕除讨。
元振又驰奉宸极。始则赉予为弼。
终则宁朕问安。可谓格于皇天。
贯于白日。元恶既剪。
庶物惟新。昌言是图。
朕岂忘旧。宜开井邑。
永誓山河。可进封代国公
赐实封四百户。物一千段。
子五品官。寻兼御史大夫天下行军大元帅
是岁。大徵兵众。
阅武骊山。兵一百万。
号三百万。并奉公节度
是日三令之后。上将亲鼓。
公虑有大变。因略行礼。
上大怒。引坐纛下。
紫微令张说犯鳞而谏。上乃曰。
元振有保护之功。宜舍军法流新州
未至。属开元元年册尊号。
赦曰。元振往立大功。
保护于朕。顷因阅武。
颇失军容。责情放逐。
将收后效。可饶州司马
未至。卒于道。
时年五十八。有集二十二卷。
文章有逸气。为世所重。
公少负气纵横。遣意磊落。
作尉巴蜀。不修名检。
及登朝受任。屡使遐方。
霜明烈心。玉立贞节
言行忠正。居取俭约。
饬体杂于皇王。致君期于尧舜
公务之暇。手不释卷。
虽子弟家人。未尝见其喜怒。
前后上事切谏得失十数道。俱焚其稿草。
不以语人。故朝廷莫知也。
睿宗尝曰。元振正直齐于宋璟
政理逾于姚崇。其英谋宏亮过之矣。
旧于宣阳里居二十馀年。不至诸院马厩。
每朝回。对二亲言笑。
归室俨如也。不问家事。
狄仁杰朱敬则魏元忠李峤韦安石赵彦昭韦嗣立薛稷张说等为忘言之友。事父母以孝闻。
父爱。授济州刺史
后以为相。奏请解职。
银青光禄大夫济州刺史致仕。公殁后。
二亲犹在。自我唐受命。
宰臣有二亲者。惟公而巳。
亳州录事参军事上骑都尉冯府君纪孝碑 初唐 · 阎朝隐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七
夫元亨利贞。
开物之纲键也。
典谟训诰。
设范之源流也。
变通周于三古。
而□□其情。
浸润洽于九区。
而人乘其利。
□□之捶。
岁探其微。
如箠之折。
日取其半。
万代而不尽。
府君之道欤。
府君讳本
字□□长乐信都人也。
周之为主。
天子授以丕基。
晋则有人。
丞相登其宠渥。
自后衣冠代起。
组绶骈驱。
邦家必闻。
幽都而独秀。
名教可乐。
魏国而先鸣。
曾祖□后魏外兵参军北地郡
昂藏绝偫。
耿介负俗。
其功可立。
思奥主而吁嘘。
其道不行。
视危邦而傲睨。
祖悦。
宇文朝骠骑将军定安郎中令
隋文帝有旧。
辟命不出。
去病以威名动俗。
升之骠骑。
雍齿以故旧生衅。
封以什方。
国步重清。
出为嘉州峨眉县
仁恩浃于旋靶。
信义流于阖棺。
父贤。
校书郎
国初率子弟应接义旗。
通议大夫检校定州北平县令
苍疋篆籀之指归。
阴阳术数之城府。
莫不备穷制造。
妙尽精微。
建功则与天会留。
委质□□□□□重规沓矩。
骥□鹏飞。
为珠则汉水联华。
为玉则昆山动色。
公波澜万仞。
节目千丈。
□衣璧水。
见科斗之为文。
(阙七字)成字。
草隶斯尽。
筋肉备存。
或取以龟图。
或详诸鸟迹。
或理穷元妙。
或思尽毫芒。
以之象形。
㯋脱于前载。
以之会意(阙九字)
解褐利州参军
绵州参军
丁父忧去职。
结庐在墓。
负土成坟。
父兮母兮。
鞠我育我。
取敬取爱。
以尊以严。
(阙七字)荼蓼陟屺岵而不见。
行碎肝□仅全毁灭之中。
重起簪裾之内。
服阕。
淄州录事□□乾封中入计。
上临轩问(阙九字)王是临奇兽不入。
九十百众。
日月岁资。
草秸尽有为之门。
仓丘虚不急之事。
□□庾壹粒积成九稔之储露(阙八字)之产。
陛下以损为未损。
微臣以安为未安。
爰下天书。
载牧坰泽。
有犯无隐。
皆□□也。
寻擢亳州录事参军
(阙八字)如网提纲。
得鸟期于一目。
功无所蔽。
过无所容。
巡察使以清白闻。
秩未进于□□名巳登于岱箓。
咸亨四年□□□□□□春秋六十有四。
人吏伤心。
仰徽容其若疚。
友朋交臂。
顾支体其若失。
夫人恒农杨氏。
继夫人上(阙八字)交接为国则土宇齐封。
阳数奇。
阴数偶。
久视元年五月二日
合祔于先茔。
礼也。
嗣子银青光禄大夫□□□□□□留直昭文馆敦直曾舆至孝。
闵□醇心。
公才备于四科。
帝奖隆于三箧。
若韦□之铭宝器。
李斯之篆铜人。
挺生间起。
角立杰出。
张华之博物。
孔光之深慎。
剖析凝滞。
则明镜见胆。
镕裁得失。
则利剑吹毛。
□□劬劳。
未尽罔极之报。
匍匐感咽。
庶期不朽之文。
朝隐竹简旧游。
蓬山遗老。
有企无愧。
考行直书。
乃铭其言。
俾刻于石。
冀东西南北□夫子之坟焉。
其辞曰。
瓜瓞绵绵
系于周年。
毕公自出。
毕万是迁。
何代。
封魏何年。
食邑命氏。
冯乡有焉。
符运代起。
水火更王。
□燕称孤。
入魏为相。
士流模楷。
名教宗匠。
冠冕搢绅。
允归时望。
郡丞
挺生其后。
昂藏独得。
耿介是守。
辞疾丘园。
养高林薮。
虽即千驷。
非义不受。
赫赫骠骑。
声雄五都。
盈尺美玉。
径寸明珠。
卢绾即旧。
雍齿何辜。
或出或处。
与时并驱。
爰降异灵。
是生良宰。
阴阳数术。
篆籀文采。
挢鹭未振。
潜龙有待。
以忠事君。
其迹在。
凤凰有雏。
□□有驹。
雏鸣锵锵。
驹行昂昂。
登□冑子。
擢于上庠
参卿军事。
其道逾光。
尽节匡时。
受命河洛。
典兹刺举。
绳违景亳。
物情刻刓。
代务□□无谓我固。
藏舟于壑。
哀哀嗣子。
惴惴馀生。
孝友成性。
忠贞令名。
通于天地。
感于神明。
冀摇雄笔。
以纪颂声。
千秋万岁
灌木丰草。
子孙盈门。
轩车□道。
或青或紫。
以拜以扫。
披其遗文。
与天同老。
友人赠红豆作诗答之二首 其一 现当代 · 丰子恺
七言绝句 押盐韵
相思诗句久慵拈,异样猩红到指尖。
却羡多情俞处士俞处士,即赠红豆之友人,名俞友清,有“红豆诗人”之雅称。),常将红豆作灵签。
忆王孙 题沈式功双溪草堂 清 · 朱彝尊
 押尤韵 出处:曝书亭集卷第三十
浴凫飞鹭晚悠悠杜甫
堤下连樯堤上楼刘禹锡
红蓼花疏水国秋杜荀鹤
采莲舟阎朝隐
直到门前溪水流常建
南歌子 早秋西湖 清 · 朱彝尊
 押阳韵 出处:曝书亭集卷第三十
桂楫中流望丁仙芝荷花镜里香李白
无数紫鸳鸯余延寿
婵娟江上月刘长卿,拂罗裳阎朝隐
渔家傲 赠别 清 · 朱彝尊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曝书亭集卷第三十
花面鸦头十三四刘禹锡
调筝夜坐灯光里王諲
行到阶前知未睡(无名氏)
挥玉指阎朝隐
弦弦掩抑声声思白居易

会得离人无限意郑谷
杯倾别岸应须醉罗隐
曾向五湖期范蠡韦庄
几千里卢仝
如何遂得心中事刘言史
唐司刑寺大脚迹敕跋(〔长安二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四、《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三九、《集古录》卷六、《六一题跋》卷六
右司刑寺大脚迹并碑铭二,阎朝隐撰。
附诗曰「匪手携之,言示之事」,盖谕昏愚者不可以理晓,而决疑惑者难用空言,虽示之已验之事,犹惧其不信也。
此自古圣贤以为难。
《语》曰「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者,圣人非弃之也,以其语之难也。
佛为中国大患,非止中人以下,聪明之智一有惑焉,有不能解者矣。
方武氏之时,毒被天下,而刑狱惨烈,不可胜言,而彼佛者遂见光迹于其间,果何为自哉?
古君臣事佛,未有如武氏之时盛也,视朝隐等碑铭可见矣。
然祸及生民,毒流王室,亦未有若斯之甚也。
碑铭文辞不足录,录之者所以有警也。
俾览者知无佛之世,诗书雅颂之声,斯民蒙福者如彼;
有佛之盛,其金石文章与其人之被祸者如此,可以少思焉。
嘉祐八年重阳后一日书。
采莲归 南宋 · 李龏
采莲女,采莲归。
落日晴江里,莲舟渐觉稀。
莲茎有刺不成折,争弄莲花水湿衣。
白练束腰袖半卷,不语低鬟幽思远。
碧玉搔头落水中,粉痕零落愁红浅阎朝隐王勃刘方平崔颢孟迟王昌龄张籍毛熙震白居易温飞卿